- 鷹飛國際 >
-
走進美國 >
-
美國文化 >
- 當前位置
文化差異下的中美,認真看小心鬧笑話哦!
2019/05/24 來源: 編輯:Administrator
有多少人剛來美國的時候,總是自信滿滿地用英文老師教的中式英語和別人聊天,最後總是得到對方的一臉懵逼,而自己還不知道原因何在!
比如說:
人家问 "How are you?"
你自然是照着中文教科书中的教学说 "Fine, and you?"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才发现 Fine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负面,美国本地人很少会这么说,所以在美国的日常对话,光照书本背台词是行不通的。

那如何应对在美國生活的基本语言沟通呢?鷹飛國際就在美国经常光顾的这两个场所,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場合一:在商店買東西
1. How are you doing today?(你好吗?)
我们学的版本是回答"I'm fine, and you?",但美国人一般很少会这么说。
正确回答:I'm doing great / Good, how are you?(我很好,你呢?)
2. Have a nice day(祝你有愉快的一天)
一般離開商店的時候店員都會這樣說,在這種情形如果不回答就稍顯不禮貌,最好回敬一句喔~
正确回答:Thanks, you too(谢谢,你也是)
3. How may I help you today/Are you looking for anything
specific?(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需要帮忙吗?)
進商店時候店員都會問你需不需要幫忙,如果沒有特別想要找的商品,可以告訴店員自己只是先看看。
正确回答:I'm just browsing, thank you.(我先看看,谢谢)

場合二、餐廳吃飯
1. How are we doing tonight? (大家今晚都好吗?)
到了餐廳一進門通常都會得到這句問候,這時簡單一句回複加微笑就可以搞定。
正确回答:Good/We're doing great,后面还可以加一句 and you?
2. For here or to go?(在这里用餐还是买外卖?)
如果是素食餐厅或有外卖服务餐厅会问你要在这里用餐还是打包带走,这时只要回复 for here(在餐厅用餐)或者 to go (打包带走),后面加上一个
"please" 就好。
3.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party?(总共有多少人?)
这里的 party 指的不是带你去开趴,而是问你们一群人到底人数是多少,只要回答 "a table for X please" 就好,X
代表确切人数。
4. Are we ready to order?(准备好点餐了吗?)
如果服务员来问你是否准备好点餐,但你还在纠结要吃什么,可以回答 "We need a few more minutes to
decide”(我们还需要一点时间决定)。
5. How is everything tasting so far?(餐点味道还满意吗?)
大家用餐一段時間之後,服務員通常會過來問問大家是否對味道還滿意。除非你對餐點特別不滿意並想要提意見,一般我們都會禮貌性回複一句很好吃。
正确回答:Everything is tasting great.
6. 结账
想要买单的时候直接和服务员说 "check please”(买单)就好。需要打包的话可以外加一句 "Can I get some to go
boxes please(可以打包吗)?"

语言沟通的方式不同,也恰巧说明了中美文化的不同,鹰粉们一定很想知道,中美还有哪些不同的文化吧,别急,请听鷹飛國際娓娓道来。
中美文化差异还是挺大的,要一条条去讲,恐怕是要讲到明天了,所以鷹飛國際为大家总结了8点较大的差异,可以让你很直观的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
1. 對隱私的理解不同
在中國的時候,跟同事或朋友談論年齡、婚姻狀況什麽的,都是很隨意的,但在美國,這些都是個人隱私,關系不是很好的話,不要輕易問及,不然會很尴尬的。
2. 家庭觀念上不同
身邊的朋友,大多有了孩子之後,都是跟父母一起居住的,這樣也方便父母幫忙帶孩子。但是在美國,是非常注重孩子獨立的,所以美國老人很少和自己的孩子們住在一起,更不會放棄自己的生活幫你帶孩子。
3. 對朋友的定義不同
中國人是很講究義氣的,所謂朋友,肯定是那種可以無條件提供幫助的人,但在美國,隨便街上碰到的人,都會稱之爲“朋友”。所以在美國生活,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真朋友,哪些是泛泛之交的“朋友”。
4. 對錢的分配利用不同
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會存一些“救急錢和孩子的教育基金”,以防不時之需,而且大部分收入都會投資買房(給孩子)或者其他投資。但是在美國,很少有家庭會存錢,更不會給孩子提前准備好房子,及時享樂才最重要。

5. 對孩子的教育不同
中國的家庭聚會飯桌上,討論的永遠都是,你的孩子學生成績如何?在哪裏工作?收入高不高?所以導致中國人很看重教育和事業,而美國人更加注重孩子的品格和信仰教育,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6. 集體主義VS個人主義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集體主義,所以你懂的!在一個公司,老板更加看重的是集體的力量,講究集體榮譽感。但在美國後,發現美國人對個人成就比較注重,你業績好,那麽功勞就是你的,就該受到獎勵。
7. 在美國吃飯是要給小費的
在中国餐厅吃饭,除了高档餐厅,会有土豪给小费外,其他人都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但在美国无论是在餐厅吃饭,坐出租车,还是住酒店,都需要支付相应的小费,至于支付多少,就请关注鷹飛國際吧,后续文章会有详细介绍。
8. 對陌生人的態度不同
在中國小區的高樓大廈裏,即使住在一棟樓上,相互見面都是不打招呼的,更別提相互認識和聚餐了。但在美國,會主動跟任何一個陌生人打招呼。搬到一個新的住處,也會主動給鄰居送上一些小禮物,並邀請一起聚餐。

鷹粉們,聽完是不是覺得還不過瘾,想要繼續探討中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關注“鷹飛資訊”微信公衆號吧。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也許文化差異會成爲每個國家的主要特色,正因爲文化底蘊不同,才會存在更精彩的世界,我們呢,就接納多元化的社會吧,不也正是在放逐不一樣的自己嗎?